点纹斑竹鲨

Chiloscyllium punctatum   Muller et Henle
   

  167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本种依据朱元鼎(1960)描述。 体延长细狭。尾细长,比头和躯干长1.5倍余。头长几为全长1/6。背面在两背鳍之间有1纵行皮嵴。吻中长,宽而圆钝。眼小,椭圆形,无瞬膜,距第一鳃孔与距吻端约相等。鼻孔近口,具鼻口沟;前鼻瓣前部具一尖长鼻须,伸达上唇,后部广圆形突出,鼻间隔后缘稍凹入;后鼻瓣前部具一平扁半环形皮褶,后部具一螺旋形皮褶,沿着鼻口沟外侧,与上唇褶相连。口宽大,平横,距眼的前缘垂直线比距吻端近许多;唇褶宽短,位于口侧,下唇宽扁,成一连续横褶,后缘游离波曲。齿小,齿头三角形,侧齿头细狭或无,多行在使用。喷水孔小,几全部位于眼的后半部下方。鳃孔狭小,最后1个最宽,最后2个很接近,最后3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。
背鳍2个;第一背鳍较大,起点对着腹鳍基底前部,上角圆钝,后缘凹入,下角尖突,基底长约与背鳍间隔相等或稍短;第二背鳍形状与第一背鳍相似,基底长比背鳍间隔稍短。尾鳍狭长,尾椎轴平直;上叶较狭,下叶前部不突出,与中部连合呈广圆形,与后部相隔处有一缺刻,后部圆形,与上叶相隔处也有一缺刻。臀鳍低长,与尾鳍下叶毗连,起点后于第二背鳍后端垂直线有一相当距离,基底长约等于尾鳍下叶缺刻前长的1/2。腹鳍比第一背鳍小,外角和里角圆形,后缘圆凸。胸鳍颇狭小,比腹鳍为大,后缘圆凸,外角钝圆,里角圆形,鳍端伸达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之距离的1/2至3/4。
体浅黄褐色,具棕褐色横纹11条;头的前部在眼的前后方1条,头的后部至胸鳍基底上方1条,第一背鳍和腹鳍前方1条,第一背鳍下方和后方1条,第二背鳍前方1条,第二背鳍下方1条,第二背鳍后方至尾鳍5条。体上和鳍上常具许多暗褐色小斑。




生物学

沿海普通小型底栖鲨,栖息珊瑚礁或潮间带水坑中,离水可活半天。卵生,卵壳圆形。最长约104 cm。

生境信息

沿海普通小型底栖鲨,栖息珊瑚礁或潮间带水坑中,离水可活半天。卵生,卵壳圆形。最长约104 cm。

国外分布